宝鸡炎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。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,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。炎帝陵,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,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。如果按照“八世炎帝”的说法,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与此,葬与此,第八世炎帝葬与湖南酃县,后改名为炎陵县。如果只按照一世的说法,炎帝只存在于宝鸡。
炎帝,号神农氏,为神农氏族,始生地在姜水;黄帝为轩辕氏族,始生地在姬水。《国语》中记载,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--有蚶氏,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,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,后迁移至中原地区。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,以经营农业著名。炎帝神农氏,母曰安登。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女登(安登),于常羊山生炎帝,人身牛首,长于姜水。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,头上牛角隐去,天资更加聪颖,后来做了姜氏部落的首领。炎帝教民制陶,始作耒耜,降牛耕田,教民耕穑,使原始时代由采集狩猎进步到农业,人们尊其为"农业之神"。
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,沿渭河向四周扩展,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,此处土地平坦肥沃,气候湿润,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。部落开始定居,开始建都陈,再迁往鲁,建都曲阜,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,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。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。后来,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,足迹两湖,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,仍奉炎帝为祖。现在湖南的酃县也有炎帝陵,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龙故里,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。
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。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,长于姜水,是农业之神,医药之圣,因以火德王,故名炎帝,号神农氏。 《白虎通号》中记载,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,至于神农,人民众多,禽兽不足,于是神农因天之时,分地之利,制耒耜,教民农作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,故谓之神农。
评论